探寻荆楚文脉,重塑展陈新境——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开展“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

发布日期:2025-06-07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21日,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2023级学生在系主任沈婧、副教授樊飞的带领下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开展了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室内设计原理》的教学实践。通过实地考察湖北省博物馆展陈设计案例,带同学们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空间对话,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培养空间叙事与文化转译的专业素养,感受数字技术为文旅产业带来的变革。

图片

越王勾践剑展馆内,采用了中心聚焦式的布局设计,将这一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国宝置于整个展示空间的视觉中心。同学们在现场对展陈的尺度和流线规划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深刻理解了展陈设计如何对文物的价值进行二次提升。在精心设计的照明下,这柄千年古剑的锋芒得到了完美的重现,而物理空间本身则转化为了文明对话的媒介。此次展览实践进一步印证了设计在历史与当代之间的转译作用,强化了同学们对于专业设计理念的认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曾侯乙墓展区,巨型的编钟和棺椁成为了阐释先秦礼乐文化的活教材。青铜与木材的对比,空间尺度上9米的挑高演绎了"礼序天地"的文明内核。同学们在观察编钟架承重设计与展陈工艺时,也感悟现代技术对文明记忆的守护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楚国八百年展馆的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对荆楚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展馆内陈列的竹简、诗词以及各个时期出土的文物,共同构建了楚国历史的连续性。同学们通过这些展品,体验了一次与古代文明的对话,感受到了与华夏祖先的血脉联系。

展馆的空间设计通过文物的精心组合和场景的精确复原,有效地传达了楚国的历史与文化。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直观的历史体验,而且丰富了对设计原则的理解,尤其是在如何通过空间布局和展陈手段来强化文化表达方面。此次参观为同学们的设计学习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和启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楚国乐器文化展馆设计巧妙地融合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展馆利用多媒体互动屏幕展示古代乐器的演奏技巧,并通过全息投影技术生动再现了古代的祭祀仪式,从而使传统礼乐文化以一种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同学们在分析这些技术与文化结合的案例时,深刻认识到在利用数字技术激活文化记忆的同时,必须坚守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为"设计传承"注入了新的时代意义,而且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图片

图片

在数字体验区,学生们得以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沉浸式地体验数字文物的魅力。在虚拟环境中,同学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和研究这些历史遗产。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审视文物的细节,还能够模拟文物的使用场景,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图片

此次“行走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将大思政课搬进博物馆,以青春视角解码荆楚基因,以科技赋能文物活化利用,既能触摸到展陈设计的匠心巧思,更感受到荆楚文化的精神厚度。同学们表示这次实践对数字展示空间有了全新的认识,看到了环境设计专业未来广阔的发展方向。我院环境设计专业持续优化实践教学模式,为同学们搭建更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既懂文化内涵,又懂数字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