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5〕3号),武汉传媒学院申报的“艺术与科技”本科专业(专业代码:130509T,艺术学门类,四年制)正式获批,将于2025年秋季首次面向全国招生。这一突破标志着学院在“新文科”建设与学科交叉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这不仅是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对国家文化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及传媒行业变革的积极回应。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与“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战略需求,聚焦科普美育与科学传播,培养具有人文艺术素养、科学美学思维、文化创新能力、前沿科技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托本校大传媒学科资源优势,构建“艺术+科技+传媒”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将学习掌握科学可视化、科学传播、展览策划与运营、艺术装置设计、虚拟体验设计(VR/AR/MR)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探索“艺术+AI”新趋势,应用多模态人工智能(AI)赋能艺术创作与科学传播,具备创意策划、智能设计、产品开发、艺术教育、项目运营与管理全链条能力。用科技点亮艺术,用艺术传递科学,在数智时代致力于培养实践科学美学与科普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02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的职业选择,毕业生可报考中小学美术教师岗位,以及文化局、旅游局、博物馆、科技馆、融媒体中心等单位从事文化宣传、新媒体运营、展览策划、艺术设计、公教活动策划等工作。也可就职于艺术培训、企业市场与宣传部门、互联网运营传播、新兴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行业领域,从事艺术教育、创意策划、智能设计、产品开发、活动策划、项目运营与组织管理等职位。
03 主干课程
美学概论、设计心理学、科学图像传播、科学可视化设计、数字图像设计、科普IP策划与传播、展览策划与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创意编程、互动展教设计、科技艺术装置设计、虚拟现实设计。



04 推荐理由
优势一:学科交叉融合,构建特色培养体系
依托学校 "大传媒" 学科集群优势,整合艺术学、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资源,形成 "理论教学 — 实践实训 — 产业对接"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核心课程涵盖科学可视化设计、虚拟体验技术(VR/AR/MR)、科普 IP 策划与传播等前沿领域,既注重 AI 艺术创作、互动展教设计等专业技能培养,更强化融媒体传播、展览运营管理等传媒思维训练,打造"懂艺术、精技术、善传播" 的复合能力矩阵。
优势二:双师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组建为高校学者、行业专家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聘请多位行业专家,从科普场馆策展、科技艺术设计、新媒体运营等多维角度深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指导。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深度参与科技馆展览策划、科普短视频创作、数字艺术装置研发等真实项目,实现 "课堂学习 — 项目实战 — 职业能力"的无缝衔接。
优势三:毕业生可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多元布局
教育与公共服务领域:胜任中小学科普美育教师、科技馆 / 博物馆公教专员等岗位,助力国家 "双减" 政策下的科学美学教育体系建设;
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行业:从事新媒体艺术设计、科普内容运营、虚拟体验项目开发等工作,适配融媒体中心、互联网企业、文化科技公司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学术深造通道:对口报考数字媒体艺术、科普艺术设计、美育理论与实践等硕士专业,"艺术 + 科技 + 传媒" 的跨学科背景显著提升名校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