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戏剧幻境 激活课堂新声——戏美师生赴《只有河南》开展沉浸式教学实践

发布日期:2025-05-23    浏览次数:

为深化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2025年5月13日至19日,武汉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B2401班师生赴中国规模最大、剧目最丰富的戏剧文化主题园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展为期7天的艺术采风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以沉浸式文化感知与戏剧空间创新为主题,通过剧目观摩、场景写生、文化调研、创作实践等环节,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戏剧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取得丰硕教学成果与积极反响。。

图片

DAY 1-2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图片

图片

DAY 3 河南博物院-嵩山少林寺

图片

图片图片DAY 4 应天门-丽景门-洛邑古城

图片

图片图片DAY 5 白马寺-龙门石窟

图片

图片图片DAY 6 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作为中原文化新地标,以328米夯土城墙、56个情景空间、21个特色剧场构建出独特的戏剧生态系统,《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国内首个全景式戏剧文化体验园区,其核心特色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多维度的研究样本。

图片

图片 首先是历史叙事创新。三大主剧《幻城》《李家村》《火车站》以沉浸式手法重构中原文明史,将农耕文化、非遗传承转化为戏剧语言,为场景设计教学提供历史厚度与美学参照。其次是空间建构典范,园区通过地坑院、麦田剧场、夯土建筑群等特色场景,实现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剧场技术的融合,成为戏剧空间设计的实体教科书。最后是科技艺术融合,数字投影、动态装置与实景演出的协同创新,展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多元路径,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数字化创作提供前沿案例。

图片

本次采风围绕“观察-解析-转化”的教学逻辑,系统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学生累计观摩《李家村》《候车大厅》等10余部剧目,完成剧场设计分析报告39份,完成写生作品超百幅。学生对于本次艺术采风课程反馈良好,多数学生表示显著提升专业认知深度,极大增强了专业学习兴趣。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学生刘蕊、陈滇婉、叶骐源、张雨婷写生作品展示。

刘蕊(戏美B2401班):“在这次只有河南的采风中,我认为“只有河南”三大剧场极具震撼力。其以超现实巨型夯土墙为视觉符号,将河南厚重历史具象化;内部的空间设计打破传统观演模式,通过灵活多变的场景转换、光影交织,营造出了沉浸式的体验;舞美道具与空间布局紧密结合,既还原历史场景,又赋予情感表达,给我带来了新颖的体验,仿佛古人的灵魂在和我们对话,给我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灵感。

通过观摩剧目联动《布景与绘景》课程,学生直观理解道具及服装做旧工艺不仅是技术流程,更是历史质感的视觉转译。在《幻城》主剧观摩中,《舞台设计基础》中的‘空间叙事理论’理论变得鲜活可触。《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成功更让学生重新审视和思考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社会价值维度。带队教师李希观察到,采风后学生的创作重心明显向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倾斜,学生对于涉及非遗数字化、文旅创新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的专业认同提升与学术内驱力觉醒。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王一帆(戏美B2401班班长):“感谢戏剧影视美术专业提供的宝贵机会,让我领略到了河南如此具有人文风情的舞台,其中的舞美设计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希望以后也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舞美设计!”

陈滇婉(戏美B2401班):“金黄的麦田、悠久的历史、苦难的经历、热爱的家园,这些元素凑成了“只有河南”。不同剧场运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表现故事,让我感触颇多,也对戏美专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叶骐源(戏美B2401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中各种新颖的舞台演出使我更加了解和热爱戏美专业,希望在未来我也能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舞台。”

图片图片

此次《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艺术采风实践教学活动,是武汉传媒学院深化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将真实项目引入教学、把课堂延伸至文化现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文化创新能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才,为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注入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