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Inter
当镜头成为观察世界的眼睛,影像便承载了时代的呼吸与心跳。本届摄影专业毕业展延续"传统文化"、"现代乡村"、"长江影像"三大创作方向,以扎实的影像实践呈现年轻一代对现实的思考与艺术的探索。传统文化”方向展现了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传统的手工艺和民间风俗,通过镜头传递着历史的厚重和传承的力量。“现代乡村”关注乡村的变迁和生活状态,记录了村庄、农民的劳作和生活场景,"长江影像"创作群体沿江水行走,用多元媒介书写河流史诗。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选题,作品展现了别具一格的观察角度达以及新的表达。在影像媒介上本届毕业展也有诸多尝试,其中有流明摄影、宝丽来移膜、跨媒体艺术、传统胶片摄影等。这些尝试不仅展现了摄影技术的演进轨迹,更印证了青年创作者对影像本体的持续追问。
百余组作品如同棱镜,折射出四年专业淬炼的光谱。他们既是对客观世界的真诚凝视,也是内心图景的显影;既有对摄影传统的致敬,亦包含突破边界的勇气。愿这些年轻的目光所及之处,不仅能唤起观者心中图像的共鸣,更能引发对生活、对社会、对文化的深层对话。让我们通过这些影像,感受摄影的温度与力量,见证这些成长与蜕变。
作品推介/Work promotion
01
作者:王乾森
作品名称:《记忆块茎》艺术摄影创作
指导教师:何青





作品介绍:
本作品以非线性、去中心化的方式探索记忆的多样性与建构性。记忆犹如块茎一般,流动且随机,难以捉摸。此次创作以童年故乡记忆为切入点,运用摄影拼贴、宝丽来移膜、照片转印等艺术手法,将过去与当下、现实与虚构交织在一起。 通过碎片化图像拼贴构建个体与集体记忆的交汇点,探讨个体身份在信息时代的塑造。利用多媒介表达,强调记忆的选择性与主观性,以实验性的方式重新审视记忆的真实性与灵活性。
02
作者:闫紫怡
作品名称:《Inimitable Ties》艺术摄影创作
指导教师:雷欣羽



作品介绍:
“家庭是个体在时代洪流中隐秘而永恒的归属。”本次摄影创作以家庭为线索,借助影像语言探讨个体在社会变迁中对身份与归属的持续追寻。通过对白色幕布与老照片的拼贴、剪裁,创作试图让静止的记忆在空间中重新生长,唤起观看者对亲情、责任与代际牵绊的再感知。家庭不仅是情感的起点,更是一种在传承中不断被重构的视觉叙事。本作品以私密的方式呈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与沉默的情绪,持续探问家庭关系中那些未被言说却始终在场的联系。
03
作者:骆怡婷
作品名称:《故土寻迹》纪实摄影创作
指导教师:蒋佩岑



作品介绍:
本作品是一次借影像回溯故乡、探寻自我与乡土连接的创作实践。基于自身十岁前在江西宜春洪江这片承载着个人童年记忆的乡村土地,随后长期在城市生活的经历。个人内心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驱使着对过去时光、故乡的人事物展开探寻。其中蕴含着“回归”与“反照”的文化内涵,“回归”象征着对故乡情感的回溯、对儿时记忆的重拾,“反照”则是对乡村变迁、故乡人生存状态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审视。
04
作者:史原辉
作品名称:《人相生》艺术摄影创作
指导教师:雷欣羽



作品介绍:
本摄影毕业设计作品以“物化”为核心主题,探讨现代社会人与物、物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强调“去人性化”的创作手法,包括日常物品替代人体部位、强化构图及AI融合拼贴,呈现冷峻色调与超现实风格,深化物化主题的哲学反思。为技术时代下的人性异化议题提供了批判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