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创作3》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集中性实践课程。以CNC数字技术为介入,衔接先修课程《综合创作2》,结合室内设计实际项目,面向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完成为期2周实践教学任务,探索环境设计专业综合实践类课程数字化教学新范式。将真实项目作为课程的关键,让学生参与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本门课程采用校企联合教学,连续2年与武汉数字榫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校企联合教学,通过对“驿站+”为主题探索组装式校园小型建筑空间,要求设计满足校园生活相关的休憩、演绎、展示、科普等功能需求的校园驿站,在课程实践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深化方案、最终通过1:10的手工模型设计方案展示。
知识目标
运用实地调研及数据分析方法,提出设计策略。
能力目标
结合实际场地及人群需求,设计小型空间建构方案,提高实际项目设计能力。掌握设计方案汇报及答辩方法,提升设计思辨能力。
素质目标
提高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认知,提升设计服务社会意识。
本课程以“学、用、展、评、转”为主线,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榫卯与数字化技术,提升综合创作及实践能力,设计出融入当代审美及使用需求的校园驿站。首先,学习榫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榫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接着,运用CNC机床实际操作,将实物1:10驿站模型进行快速生产及拼装。通过构建多位一体的评价机制,以自评、互评、以评促学及时优化学习方法,凭借企业导师及教师的专业评价为主体提升专业能力、提高作品质量。
在实地考察活动中,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参观了武汉传媒学院实习基地PFS数字榫卯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师们与同学分享数字榫卯的内涵,榫卯作品的设计流程与优秀案例,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数字榫卯技术有了初步了解。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本门课程教学团队在课程宣讲环节中邀请企业导师走进校园课堂,与同学们分享数字榫卯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点与案例解析。在同学们正式进入小组作业环节前对小型驿站的服务对象选择,对于校园驿站的搭建比例和榫卯技术的疑问进行现场解答。
本课程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榫卯方法完成校园驿站设计,从概念设计到方案模型呈现,引领学生完成实践作业。
各个小组在进行案例搜集与校园调研的基础上,小组同学积极展开讨论分享灵感,老师的指导下各个小组依据自己的设计灵感、理念与功能定位进行方案推演。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基本方案的模型推敲构建后,对模型榫卯构建拆解细化,完成模型零部件的切割,并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进行模型拼装与场景构建。
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涵盖了学习成果、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及学生反馈等众多维度的评估。与此同时,邀请企业导师进入课堂,紧密联结校企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的讲授方式与专家讲座相结合来展开。使学生知悉驿站空间的功能特性、榫卯技术运用方法,增添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
成果展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