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设计 人文照亮创意 | 《阅读设计》课程展

发布日期:2025-07-03    浏览次数:

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设计教育如何拥抱变革,同时坚守其人文内核?

本学期,我们的《阅读设计》课程交出了一份充满探索精神的答卷。将AI生成工具引入教学,在传承经典阅读设计理念的同时,开辟了一条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传统手绘草图常受限于效率。本次课程中,AI生成工具的引入,成为了学生创意孵化的强力“催化剂”。它并非取代思考,而是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时间。学生们能够快速地将脑海中跳跃的灵感转化为可视化的初步方案,从而将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概念的深度挖掘与创意的精妙呈现上。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了服务于创意的翅膀。

技术是手段,表达才是灵魂。课程始终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置于核心位置。本学期的创作主题聚焦于四个极具社会关怀与文化深度的方向:红色文化、乡村振兴、非遗传承、人文关怀。学生们深入挖掘这些主题背后的精神内涵,用设计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关注社会变迁、守护文化根脉、传递温暖力量。每一件作品,都是技术与人文思想碰撞出的火花,体现了设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本质追求。

作品名称:《1080°C-铁匠纪实性书籍设计》

作品名称:《旧物档案》

作品名称:《魔方城村》

作品名称:《404DPI》

作品名称:《耕》

作品名称:《辙印》书籍设计

作品名称:《轨间乡脉》

作品名称:《稻启新章》

作品名称:《砖说》

作品名称:《梯田声纹》

作品名称:《钟律》

作品名称:《龙虎喃喃录》

作品名称:《数绘颜生-交互式脸谱艺术探索书籍设计》

得益于技术赋能的效率提升和人文主题的深度驱动,本学期的学生作品在概念深度与形式创新上均实现了显著突破,跨媒介叙事成为新尝试,作品不再局限于静态页面,而是尝试通过多种媒介的组合与互动,构建更立体、更沉浸的阅读体验;书籍的材质探索与结构创新上大胆实验,突破传统书籍形态的束缚,创造出具有独特触感和交互方式的“书”之新体。同时积极拥抱新技术,将“TD(Tangible Digital,可触数字)交互、AR(增强现实)” 等引入设计,为静态的纸面注入动态的数字信息层,拓展了阅读的边界与可能性,赋予作品更强的互动性和未来感。这些尝试使得今年学生作品的整体形式语言更加丰富多元,令人耳目一新。

本次《阅读设计》课程展,不仅是一次教学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一场关于“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文表达”的生动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当AI的“智”遇上人文的“心”,当创新的“形”承载起时代的“魂”,设计便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深度。

未来已来,《阅读设计》课程将继续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上,探索设计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