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练出“火眼金睛”
筑牢校园反诈防线
不听 不信 不转账
明确对方身份
不贪图小便宜
小剧场:一场 “暴富梦”的破碎
(摄影B2402班张紫涵)
“同学,想不想让你的生活费‘滚雪球’?我这有个内幕投资理财渠道,稳赚不赔!”刚入大学的小谢被理财公司小张口中的 “高收益理财” 冲昏了头,想着靠这波操作实现 “经济自由”,把攒了半年的生活费和兼职收入全投了进去。可没过几天,对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聊天框的红色感叹号像一记耳光,打醒了他的 “暴富梦”——这不是理财,是诈
PART 01
那些藏在手机和电话里的“诈骗魅影”

( 海报制作:动画Z2402王一川)
你以为诈骗离你很远?看看这些 “伎俩”:有的像张牙舞爪的 “怪兽”,从手机屏幕里伸出黑手,瞄准你钱包里的每一分钱;有的伪装成“知心人”,拿着手机对你大谈“爱情”“赚钱捷径”,转身就把你的积蓄卷走……就连最普通的电话也可能成为诈骗通道“你的快递丢了,点击链接赔钱”“你涉嫌洗钱,需要把钱转到安全账户”…… 这些看似“紧急”的话术,都是让你一步步掉进陷阱的诱饵。
PART 02
大学生为啥总成诈骗 “目标”?
容易轻信:刚离开高中校园,对 “赚钱机会”“人情世故” 缺乏判断,骗子几句 “画饼” 就能让你动心。
追求“快钱”:总想着 “一夜暴富”,给了诈骗分子用 “高收益理财”“刷单返现” 设套的机会。
信息保护意识弱:随手点击陌生链接、把验证码告诉 “客服”,相当于把自己的 “钱袋子” 主动交给骗子。
PART 03
三招练出反诈“火眼金睛”
1、戒掉 “贪念”
但凡遇到 “稳赚不赔”“躺着赚钱”的好事,先问自己三遍:“这合理吗?”“为什么好事轮到我?”“是不是陷阱?”
2、学会 “冷处理”
接到 “紧急转账”“隐私泄露” 的电话 、信息,别急着行动。先放下手机,找辅导员、家人或者真正的朋友核实,让 “恐慌感” 和 “贪欲” 冷却下来。
3、养成“查证习惯”
对任何陌生 APP、投资项目,先去官方渠道比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一查,那些没有资质的“野路子”,十有八九是骗局。

(海报制作:戏美B2401余珍灵)
对诈骗,我们就要“重拳出击”
转发这篇指南到朋友圈,
和同学们一起筑牢反诈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