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团委统筹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其中““行走的思政课”--“匠心传承,非遗寻踪”社会实践队,7月3日由走进泉州,了解泉州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进行实地的探访与学习。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多元文化在此交汇,形成独特的闽南“五南”文化,展现了丰富的非遗魅力。
为深入了解泉州非遗文化的前世今生,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联系到非遗文化珠绣传承人陈克忍老师进行学习珠绣技艺。珠绣是在中国刺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手工艺品,以多种色彩的珠粒,通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它用针穿引珍珠、玻璃珠、宝石珠,在纺织品上绣出图案,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的特点。珠绣作品既可作为装饰品,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期间团队成员对陈克忍老师进行了采访,从采访中了解到作为珠绣非遗传承人,陈老师在传承之路上遇到过很多挑战,但始终坚持将珠绣这一项非遗技术进行传承并且创新,让珠绣被更多人看到。近年来,陈老师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将珠绣应用于生活之中,比如服饰、配饰等,同时陈老师还多次进入校园和社区进行义务宣讲,开设传习基地、打造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
2008年,“簪花围”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种泉州浔埔独特的头饰艺术。浔埔以蚵壳作为建筑外墙,防水防潮抗腐蚀,耐久性十分强大,且纹理和色彩独特,素有“千年砖、万年蚵”的美誉。通过亲身体验簪花,设计学院实践团成员们对簪花的制作过程、簪花的习俗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此次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和传承它们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大学生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世界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满怀期许,愿这些珍贵的技艺能够触动更多人的心弦,呼吁大家加入到非遗文化传承的行列之中,共同肩负起将这份技艺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让其生生不息,永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