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摄影专业《纪实摄影》课程汇报线上展(二)

发布日期:2025-07-04    浏览次数: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纪实摄影》

——课程简介——

《纪实摄影》课程是一门摄影专业学生开设在第四学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纪实摄影》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纪实摄影创作能力。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纪实摄影的概述、纪实摄影造型语言与拍摄技巧、后期处理、图片编辑和组照的选题与架构等,本课程以纪实摄影造型语言与拍摄技巧为核心内容,重点讲述组照的选题与架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纪实摄影的理解、运用与创造性的表现,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系统地获得纪实摄影相关理论和创作的知识或能力。

——学生作品——

袁熠东

《肩上的蝴蝶》

本次创作聚焦家庭中沉默的父爱。父亲不擅长表达情感,他们的爱藏在细微之处,托住女儿脸颊时蜷曲的指节、刷牙时放缓的动作、郊外公路上通过后视镜照见后座笑靥的侧影。这些碎片拼凑出当代父亲的肖像图谱,让细腻情感重新显现。

以“镜面”为视觉母题,如化妆镜里的错位凝视、浴室镜中的三重倒影、车窗玻璃上的叠影微笑。镜面既是物理介质,也是情感棱镜,重新切割日常场景,让温情细节变得锋利。刻意保留镜面边缘的轻微畸变,使父女轮廓在真实与虚幻间游移,如同记忆的暧昧质地。

图片

早上的浴室总在演奏三重奏

爸爸的胡茬碰到妹妹的额头

小小的粉色发卡沾着水珠

牙膏沫悄悄爬上爸爸的镜片

爸爸的旧西装口袋总是藏着魔法

掏出的老式梳妆镜会变戏法

「快看!镜子里有只小花猫」

皱纹和酒窝在镜面中相遇

爸爸的肩头是移动的瞭望塔

牛仔外套兜住整个春天

「再高点!我要摘那朵胖云彩」

图片

张开的手臂量出天空的宽度

那两只张开的手掌啊

是随时准备接住星星的网

图片

小亭子的栏杆被晒得发烫

四只手在红漆木上画年轮

「爸爸的手掌有树皮的味道」

后视镜里的笑脸晃啊晃

红色流苏挂件跳起圆圈

舞挡风玻璃滤过层层绿荫

小妹的呼吸声轻轻落在椅背

车载香薰混着牛仔布的气息

把回家路腌成了甜津津的果脯

冷谦慧

《乐园》

本次创作聚焦于公园内的儿童游乐设施,涵盖滑梯、趣味小屋、爬梯等。这些设施在作品中不仅展现出曾经为儿童带来的欢乐,也反映出时间流逝对其产生的影响。凭借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主题,充分展现了胶片摄影在色彩表现力、颗粒感以及宽容度方面的独特优势,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体验,更是对时间、记忆、童年以及城市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的载体。

王文昊

《木兰湖边》

以木兰湖的山水为背景,紧扣家庭主题进行拍摄,选取情侣、亲子等不同类型的家庭组合作为画面主体,着力传递家庭和睦、亲情浓厚的温馨氛围,展现人们在忙碌生活中积极探寻休闲放松的方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馈赠。通过这样的呈现,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引导人们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许多人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绿树成荫的小径上,旁边还有几个帐篷和指示牌,充满了活力与欢乐。

假期的公园,人们纷纷来到绿地郊游,享受美好时光。

阳光明媚的午后,人们在公园里享受悠闲时光。

享受生活的原住民,与世无争,安居乐业。

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又自成一方世界。

余若瑄

《可见的不可见》

数字时代的浪潮重构了人类的存在方式,据《2023 全球社交媒体研究报告》显示,人均每日屏幕使用时间已攀升至7小时。人类学家项飙提出的“附近的消失”成为 21世纪的重要命题,而疫情三年加速了数字茧房的构建--地铁中紧攥手机的苍白指节、便利店取代寒暄的自助收银台、家庭聚会上被表情包消解的真实情感无不映射着雪莉·特克尔预言的“群体性孤独”。

杨文雅

《爱的港湾》

本次家庭影像纪实摄影,旨在捕捉家庭成员真实自然的互动瞬间,展现家庭温暖、亲情羁绊与生活魅力,用照片讲述故事、留存记忆。家庭是社会基本单元,各有独特文化与情感纽带。快节奏生活下,人们易忽略家庭珍贵瞬间。希望借镜头聚焦家庭,让观众感受凝聚力,唤起对家庭时光的珍视,也为家庭留下纪念作品集。

代浩然

《冲刺,冲刺》

河南是“高考大省”,人口基数大,高考生超百万,而省内优质高教资源匮乏,仅2所“双一流”高校,录取竞争激烈、录取率低。此外,复读生占比超30%、城乡教育资源不均,加上“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驱动,多重压力下河南考生高考压力相对较大。

本次拍摄将跟随本届高考生,记录以尚美中学考生为代表的河南学子高考前百日拼搏姿态。从真实学生生活切入,展现考生重压下的不屈精神、青春朝气与梦想追求,引发观众对地区高考现状的思考。


刘雨菲

《祈福》

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重要载体,是慎终追远的祭祖时节,也承载着生者对现世的深层思考。如今,寺庙成了现代人寻求精神平衡的缓冲地带。信众扫墓后赴寺燃灯供佛,既为先祖求冥福,也为生者祈安康,这种“阴阳两济”弥合了儒家“慎终追远”与佛教“轮回往生”的观念差距。镜头里,青烟人潮涌动,更是一个民族对生死命题的集体表达。

牛信权

《沉默的代价》

镜头聚焦于郴州马田镇,深入挖掘这座城镇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被人们所忽视的另一面。在城市的更新迭代中,老城镇无声地退让,慢慢地失去了往昔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文化脉络。这组呈现,既是对老城镇过去的深情缅怀,也是对当下城镇发展中文化传承问题的深刻叩问,时刻警醒着人们在奋力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承载着珍贵历史记忆的角落。

王卫霖

《春踏江滩》

本次摄影创作用镜头捕捉江滩上武汉市民的日常,展现其生动面貌。江滩人文元素丰富,老人垂钓、亲子散步、友人烧烤放风筝、情侣漫步,共绘独特风情。注重抓拍瞬间情感,作品秉持“真实、自然、人文”理念,传递江滩生活美好温暖。

朱姝璇

《华安里社区》

华安里常被称为“武汉最有名城中村”,2025 年正式启动改造。它位于汉口火车站附近,1.08 平方公里内曾有 2000 多栋私房,巅峰时聚居约 10 万人,八成以上是流动打工者。附近居民称,一年前拆迁已动工,目前已拆约 400 栋楼,占四分之一。

通过物件、建筑细节和环境符号展现生活环境与行为痕迹,聚焦公共空间和生活物品。难以想象其拆除后的景象,也不知居民去向,想留存社区日常。

图文编辑:张恒与

责编:张道臻

审核:蒋佩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