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展现青年学子的专业优势与社会担当,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沈婧、饶晰昕、陈衍萱三位教师的组织下,由环境设计专业2022级5位同学组建了一支“民宿驱动乡村振兴的多元业态”实践团队,旨在以“民宿+”融合模式的设计与运营机制为核心,创新性地将民宿打造为资源整合平台。通过深度串联当地特色采摘园、生态农场等优质在地资源,构建多方联动的微度假新业态,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参与开发运营,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切实带动农民增收,为都市近郊地区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宿初探:实践团队与郷伴慈惠相遇
传乡建知识筑安全根基,访乡村实践拓振兴新路。2025年7月5日-14日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组织团队同学们前往武汉市东西湖区郷伴慈惠景区进行调研,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资源踏勘、村民访谈和业态调研,绘制资源地图与用户画像,剖析乡村产业现状,提出民宿改造与业态升级的初步构想。在“民宿+”的赛道上全力奔跑,为乡村发展探寻新机遇,让青春在服务乡土中绽放光彩。



实践纪实:青年逐梦赋能乡村振兴
在汗水中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在创意中绘就美丽乡村的新蓝图。2025年7月25日,经过10天的方案深化,在酷暑中,他们记录下每一处民宿的肌理细节,走访每一位村民,捕捉乡村文旅发展的真实需求。

团队成员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空间测绘,有人开展村民工作坊,有人整理调研数据,逐步形成民宿主题定位和业态升级的初步构想。青年视角带来了创意与活力,让传统乡村产业焕发出新的想象力。




团队成员们在创意与实地调研中不断完善设计蓝图,经过多轮集体讨论,团队成员们围绕“产业赋能+文化传承+民生改善”融合模式,对民宿空间设计与业态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精细调整。



最终,设计方案得以确定,大家仿佛已看到未来乡伴慈惠景区里焕然一新的民宿群落和串联产业的体验动线逐渐成型。这套方案不仅旨在改善游客体验、带动农户增收,更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成为链接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关键载体。

调研感悟:青春与乡野的双向奔赴
通过这次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规划,更离不开文化传承与社区共建。民宿不仅是休憩之所,更是串联农业体验、文化展示与产业孵化的重要平台。未来,团队将结合调研成果,提交设计方案、产业融合报告和品牌IP策略,探索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用青年力量点亮乡村发展的新可能。

指导老师:沈婧、陈衍萱、饶晰昕
学生团队:陈依阳、魏钊、胡韵可、蒙静怡、邱月
图文编辑:胡韵可
图片来源:陈衍萱
推文审核:沈婧